大阪佛光山寺的小庭園有一尊白玉觀世音菩薩像,圍著觀音像有五、六株山茶樹,四季常綠;枝葉森秀,樹高不盈三丈但比人高,亦高於菩薩。

10.jpg

    純淨潔白的山茶花今年難得的盛開,師父說往年都是稀稀落落的開,一株開完後另一株才開,今年是同時開,整棵樹都是純白如雪的花。

    繞著菩薩像走三匝,看著白色山茶花,回想起九年前突然萌生習畫的念頭,想學宋人的工筆花鳥畫。學畫之初,每隔一週上一次課,每週都是對著山茶花寫生,我總是提前到畫室等老師上課。

12.jpg 

09.jpg

    記得第一週老師將其剪報之花鳥畫,逐一翻閱粗略介紹後,即命舊生將園子裡的兩盆茶花苗放至於書案上,對著我說:「看著茶花寫生」。然後,兀自離開。一連四週皆然,我想是我駑鈍老師不願親自教授,我只有向學長請教,就這樣上了四堂課,之後不找老師學了,乾脆自己畫,以兩宋山茶為主,另臨摹溥心畬與張大千之畫法,將學習過程做成一本線裝畫冊,命名為「雕疏」。

04.1.jpg

08.jpg

05.jpg

    兩宋將工筆花鳥畫推至極盛,這雖與宋徽宗成立宣和畫院有關,但不是絕對的。彼時的時代氛圍崇尚意境,是宋人對美感的追求,畫面所呈現的意境,畫家的創作不是空泛和抽象,而是真實的面對自然描摹,大自然的一切均在宋人筆下出神入化。

02.jpg

    我拿著相機面對山茶花,是面對實境写真。如同工筆畫家面對大自然的描摹,以畫面取得生趣,我喜愛白山茶花,有文人高潔的特質。

07.jpg 

 

唐朝貫休禪師有

詠〈山茶花〉一首: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紅謬。
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03.jpg

這張落花情景與貫休禪師「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能呼應。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阪中華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能在日本維持六十餘年確實不容易,經歷無數次的政治動盪,我於元旦升旗典禮前漫步校區,看到走廊牆上這篇作文,比賽得首獎的優秀作品「飲水思源」,作者是中學生,他以劉玄德央求諸葛孔明出茅廬,諸葛氏為報知遇之恩,六出祈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引用典故與主題呼應,讀後發人深省。

29.jpg

30.jpg

27.jpg

25.jpg

24.jpg

21.jpg

22.jpg

老師的朱批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一日上午十一點,大阪中華學校舉行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升旗典禮,親自到場參與盛會,同時沾沾喜氣。011.jpg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紀念章

02.jpg  

大阪中華總會製贈

能得知這個訊息,是從國際佛光會大阪地區(中央区)的忘年會聚會時知道的;早上與當家法師告假,特別趕去參加升旗。

04.jpg

大阪中華學校離地鐵站很近,走出大國町地鐵車站沒多久,就看到熟悉的國旗飄揚在日本國土。05.jpg

飛揚的中華民國國旗

07.jpg

 國父孫中山先生像

08.jpg

大阪中華學校建校誌略

 大阪中華學校元旦升旗典禮,於二○一一年一月一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正式開始,唱完國歌之後,國旗開始緩緩升起,今日藍天如洗,紅藍白的旗幟在碧空中特別耀眼,此刻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13.jpg

中華民國國旗升起之一

12.jpg

中華民國國旗升起之二

11.jpg

中華民國國旗升起之三

 14.jpg 

   中心德目看板

06.jpg

    大阪中華學校景一角

以下是大阪中華學校簡介,取自於網路資料:

學校法人大阪中華學校創立於1946 年係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立案,日本教育法上屬學校法人各種學校。

本校目前設有幼稚班、小學部及中學部,每學年設有一班。

以下是取自網路資料:

大阪中華學校的教育方針是(1)發揚民族精神(2)促進中日親善(3)充實生活知能(4)培養科學知識,並落實中、日、英三語並重,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学校法人大阪中華学校は1946 年に創立され、中華民国僑務委員会の承認を受けています。現在、幼稚班、小学部、中学部各学年ともに一クラス設けています。

 本校の教育方針は、民族精神の発揚、中日親善の促進、生活知能を充実させる、科学知識を培養する、です。また中

国語、日本語、英語をともに重視するようにしており、社会に貢献できる人を育てることを目標としています。

学校法人 大 阪 中 華 学 校

Osaka Chinese School

住所:〒556-0012 大阪市浪速区敷津東1 丁目8 番13 号

電話:(06)            

【ホームページURL】http://www.ocs.ed.jp/

【E-mail】学校代表 ocs@ocs.ed.jp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的新年就是陽曆一月一日,稱為正月。也就是元旦,他們不過農曆年。

    通常會在門上掛一些吉祥物,家家戶戶裝飾門松,門松是用松、竹等綠色植物做成的,放置在門口作為迎神的標誌,一直要裝飾到七日左右,送完神後才拆撤。也有人會在門窗或柱子上懸掛短竹竿、草繩、白紙、果子等物品,有驅邪的意思。

03.jpg 

02.jpg

01.jpg

01.jpg 

    昨天近午時到大阪佛光山寺,下午開始下雪,下得並不是很大,應該說飄雪比較貼切,雪花落地之後隨即融化,像雨一般地將地面打濕,因氣溫不夠低,所以沒有積雪。

    喫了生平第一次的日本烤麻糬,日本烤的麻糬是沒有味道的,要自己加料,師父教我用醬油加糖調勻就是佐料了。麻糬放進烤箱(講究一點是用炭火),我是個懶人,炭火就不必了,麻糬烤到外皮鼓起來,有一點焦黃就可以食用,一邊沾醬料,一邊喫;味道很特別,一點鹹,一點甜,別有一番滋味。

    晚上度過我第一個日本年除夕夜,也就是喫年夜飯,又長大了一歲。日本吃年夜飯有喫「七菜」的習慣。七菜是指七種蔬菜,日語稱七草(假名:ななくさ)。今天山上法師及義工師姐共兩桌年夜飯,其中有兩位日本的師姐,來山上就是喫素,為了習俗師父特別以圍爐喫火鍋的方式過節,準備超過七種蔬菜。

    圍爐的火鍋吃到最後,要將飯到入鍋裡煮成粥。日本習俗,必須要將飯菜吃清,不可有剩餘或倒掉,以免「福氣」被倒掉,才有好兆頭;這點與山上習慣一樣,但意義不同,寺裡以惜食為出發點。

01.jpg

大阪佛光山寺的觀世音菩薩像(過年才有掛燈籠)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阪的冬天出乎我想像的冷,躲在學生寮雖裹著棉被,仍敵不過天寒,於是又騎著自転車外出,藉著運動暖身。

h8388.jpg 

大阪市役所右側緊鄰河岸

    昨天午後從難波站延四つ橋筋線走至肥後橋。今天改走御堂筋線仍然從難波站開始,抵大阪市役所之後,沿河岸到達淀屋橋駅,這一段河岸規劃很環保,僅能容許行人與自転車行走。獨自漫步河岸,心想我雖是個過客,尚能把握當下。

h8389.jpg

大阪市役所邊的河岸(一)

h8390.jpg 

大阪市役所邊的河岸(二)

h8393.jpg

大阪市役所河岸邊的雕塑

    要說中之島,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這地方「好風光」。中之島地區屬於商業中心,亦是市政府所在地,可以說是政經要地。此地周邊同時保存許多古老建築,岸邊繁華的商圈大廈,中之島公園水岸風情,加上難得有的冬陽。

h8394.jpg

磚紅色的中央公會堂(一)

h8396.jpg

磚紅色的中央公會堂(二)

h8331.jpg 

磚紅色的中央公會堂(三)

h8397.jpg

中央公會堂局部特寫

h8418.jpg 

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圓弧造型與遠方的中央公會堂互相呼應

h8408.jpg

安藤忠雄設計圓弧造型出口之一

h8416.jpg

安藤忠雄設計圓弧造型出口之二

h8403.jpg

河岸之時計景觀

h8405.jpg

河岸景觀之一

h8406.jpg

河岸景觀之二

 h8407.jpg 

河岸邊的觀景台

h8417.jpg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h8412.jpg 

河上游挺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午後騎著自転車去「中之島圖書館」,從難波站延四橋筋線走到肥後橋,左轉至大阪市役所,市役所的正後方就是著名的「中之島圖書館」。

N8311.jpg 

大阪市役所

    中之島圖書館的全名是「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它大有來歷,原來這座圖書館是私人捐贈的。

    是誰有如此大的財力?

    如果你來過大阪,走在大阪市最常看到的銀行就是住友銀行。

    「中之島圖書館」正是住友家族所捐贈的。

N8337.jpg

中之島圖書館之一

    在德川幕府時代,住友家族即通過經營銅礦起家。1875年該家族以礦山產業資本為基礎,開始從事抵押的貸款業務,所謂的「併合會」,這正是住友銀行的萌芽。於1895年11月以住友吉左衛門為行長,開始建立住友銀行。

    住友銀行雖然不是日本最大的銀行,它僅次於三井銀行和第一銀行,而居第三位,但住友企業集團的核心-總行設在大阪市,所以在大阪市隨處可見的銀行即是住友銀行。

N8419.jpg 

中之島圖書館之二

    住友家族從江戶時代開始就將大阪作為其企業發展的根據地。明治37年(1904年)住友家族的第15代繼承人住友吉左衛門友捐贈了圖書館,這是單純的捐增,包含建造費和圖書採購費。圖書館竣工後,命名為「大阪圖書館」,後來改稱「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大正11年(1922年)圖書館以捐贈之資金,擴建了主館的左右兩翼(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N8338.jpg 

中之島圖書館增建之左翼館

    三層的石砌結構和銅葺圓形屋頂使這幢建築顯得雄偉莊嚴,由建築家野口孫市和日高胖負責營建。

n8340.jpg

中之島圖書館之正門,可以看到銅葺圓形屋頂。

N8392.jpg 

銅葺圓形屋頂之一

N8420.jpg 

銅葺圓形屋頂之二

    在中之島圖書館裡,收藏了許多古文書和關於大阪的文獻以及商業方面圖書。加之本館坐落於安靜而便利的地段,因此,即使在它建成一百多年以後的今天,它仍然受到了眾多研究者和愛書人士的青睞。

D1.jpg

內部圓形屋頂之一

D3.jpg

銅葺圓形屋頂之二

D2.jpg

古雅的扶手與木階

D5.jpg

二樓至三樓圖書室之木梯

N8341.jpg

中之島圖書館之正面

    進入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登上三樓找到我最喜歡的藝術類別,館方此類書籍較少,府誌與商業類最多。雖然有點失望,但市府有貼心的服務,我於〈利用指南〉(中文版)得知,若辦理圖書館借書證,可以到大阪府下轄任何一處圖書館借書。

    因此,立即拿著外國人登錄証至二樓,用我很爛的日語也辦了一張卡。

N8345.jpg 

〈利用指南〉(中文版)

    館方的服務人員很有耐心,儘管語言溝通困難,還是和顏悅色辦理,而且真的很有禮貌,真實的感受到這裡是禮儀之邦。


N8342.jpg

 

中之島圖書館借書證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223日(木曜日)日本語學校放假的第一天,今天恰巧也是日本天皇誕生日(てんのうたんじょうび),接近响午至鄰近一心寺參觀。

一心寺1.jpg 

一心寺塔頂造型

D04.jpg 

從鏤空的圓形牆看一心寺塔頂

     一心寺有大悲願,不分任何宗派,均接受遺骨安置。寺院將人往生之後的骨灰建造佛像,名為「骨佛」。其中,以「阿彌陀佛」塑像聞名於世,現今已有「骨佛」十餘尊。

    現任住持高口恭行,同時也是日本十大建築設計師之一,他所設計的山門令人印象深刻。

一心寺ㄉ2.jpg

一心寺現代與古典混搭的情景

03.jpg

一心寺入口處

04.jpg

現代造像

06.jpg

現代建築的山門

 05.jpg

古典建築的寺院

 07.jpg

古雅的正殿

    該寺位於大阪市夕陽丘地區,起始於文治元年(1185年),首任住持法然上人搭建草庵,而後漸漸擴大。現有佔地是由豐臣秀吉夫人高台院受領,安土桃山時代之「大阪冬之陣」及「大阪夏之陣」兩場戰爭,德川家康將司令部正設在此地。

10.jpg

古建築景象之一

13.jpg 

古建築景象之二

11.jpg

佛門法語看板

    此寺又有「酒封之神」的墳冢,入寺之後左邊就是佔地寬廣的墓地本多忠朝正葬於此地。忠朝是德川家康的家臣,雖是勇將卻也是個大酒豪,日本戰國時代大阪「冬之陣」開打之際,因宿醉不敵而敗北。之後,為雪前恥在「夏之陣」一役中奮戰而死,他懊悔因酒誤事,據聞在臨命中時曾說:「只要來我墳前參拜者,我就讓他遠離酒品。」真是得大解脫而生大悲心。也正因為如此,一心寺吸引不少想戒酒的人們前往參拜。

09.jpg

今天假日許多民眾前來祭祀寺裡香火鼎盛,左側就是佔地很廣的墓園,「封酒之神」的墓亦在其中

08.jpg

寺院的日本和尚,所著僧服屬於唐樣。

 

12.jpg 

寺院裡的小景之一

19.jpg

 寺院裡的小景之二

23.jpg

寺院裡的小景之三

18.jpg 

灑落的陽光

20.jpg

急行的婦人

21.jpg 

立著鈔經的虔誠女子

22.jpg 

莊嚴的觀世音菩薩造像

24.jpg 

一心寺鐘樓

25.jpg 

一心寺北門石刻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阪城除了著名的天守閣華麗、巍峨建築之外,周邊的景色亦值得細細品味。

    大阪城北臨淀川,城牆四周引川水,作為護衛大阪城的屏障。若將大阪城用天守的城池作為譬喻,那麼池水波動與石城的靜,才能真實體認大阪城人文與自然之間的美感。

     自然界的景物,都是有與無同在,文明的造型亦然,這與佛法的空與色是相通的。景與物都是存在的,只是有沒有心去發掘罷了。因為,角度不一樣,所看到的視野也就不一樣。

a21.jpg

淀川周邊目前的水景之一

a22.jpg

淀川周邊目前的水景之二

a23.jpg

淀川周邊目前的水景之三

a24.jpg

淀川周邊與現代建築之景觀

a26.jpg 

淀川與大阪城之景觀

a10.jpg 

石城「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景象

a07.jpg

直立大石,刀砍斧削。

 

仙客來遊雲外巔,神龍棲老洞中淵。

雪如紈素煙如柄,白扇倒懸東海天。

這首《富士山》是日本最為膾炙人口的詠富士的詩。作者石川丈山把遙望的富士山比作倒懸的白扇,極為神似,又使人感以親切。

如果富士山像倒懸的白扇,那麼大阪城牆則是倒懸的摺扇。

a38.jpg

如富士山曲線的大阪城石牆

a36.jpg

城池的砌牆如摺扇般的線條

a37.jpg

大阪城牆如摺扇般的線條

a12.jpg

如摺扇般張開的綿延城池

a04.jpg

大阪城池景色之一

a08.jpg

大阪城池景色之二

a09.jpg

大阪城池景色之三

    大阪城牆除了似摺扇般的線條之外,又宛如日本女性柔美的頸部曲線。

    日本女性穿著傳統和服,總要讓後衣領不伏貼於頸部,如此,才能將頸部的線條顯露,那修長的脖頸,使得女性柔和細致的美感完全呈現。

a38.111.jpg

針對日本女性的傳統繪畫

a38.1.jpg

局部特寫(注意頸部曲線)

 a27.jpg

大阪城與城牆的曲線之一

a14.jpg

大阪城與城牆的曲線之二

a11.jpg

大阪城與城牆的曲線之三

a34.jpg

大阪城與城牆的曲線之四

a40.jpg 

大阪城與城牆的曲線之五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大阪務必要去大阪城。因為大阪的文化根底在這裡,同時亦能體會出日本的美學。

    今年十月抵達關西機場的那一刻就很想到大阪城看看,今天終於看到了,以我所見到的現況拍攝下來與大家分享,將相片分成上下兩部分,上篇偏重於大眾的景象,下篇側重局部美感,是我的眼睛所看到,心裡想說的,把石城的無言生出話語來,有相映者內心自然明亮。

    有關大阪城的歷史維基百科有詳細介紹,如下所述。

     大阪城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a01.jpg 

    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北臨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a06.jpg

    「大阪」在明治維新前寫作「大」,維新後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叛亂」之諱,因此於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為「大」,「大城」也因而更名為「大城」。一般講述更名前的歷史時仍會以舊寫「大城」稱之,以示時代區別。

 a17.jpg

江戶時代

大阪城的大手門與千貫櫓

    1603年(慶長八年)德川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攝津國。1614年(慶長十九年)德川家和豐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坂城,史稱大坂冬之陣。戰役中雙方講和,德川家提出條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圍的水堀,使大坂城成為一座僅有內堀和本丸的裸城。豐臣家雖然一時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讓德川家康得到藉口於次年發動大坂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為灰燼。

a16.jpg

a15.jpg 

        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後,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歸幕府直轄。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並在1629年(寬永六年)完成。

a30.jpg

        德川氏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公尺厚的土,再興建更高的石牆,把豐臣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將豐臣氏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氏。

        做為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德川將軍都由自己擔任大坂城的城主,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a27.jpg

        1665年(寬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江戶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

a29.jpg

        明治政府將大坂城畫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因此之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兩個天守中的任一個,而是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a13.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但先前逃過戰禍的週邊建築卻劫數難逃。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1948年時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又失去了紀州御殿。1950年代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1959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 

a39.jpg

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

a05.jpg 

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a35.jpg 

漂浮在城池水面的圓形器,像是自動清潔水面雜物的機器。

a19.jpg

類似營舍的木造屋,房頂景觀。

a18.jpg

木屋的局部造型。

a32.jpg 

欄杆上的雕塑頗有意味

DSCN8014.JPG 

明月初上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阪市介於東京與京都之間,沒有東京新潮的喧囂,亦無京都千載的包袱;這個城市像石濤的山水畫,在新潮與傳統之間開出一條自我風格,有新世代的活潑,亦有傳統悠悠的人世風景,能破除傳統因襲。

    石濤曾以「一畫之法」詮釋他的繪畫理念,他說:「一畫之法自我開始。」因此,他能說出:「我有我法」。

    大阪對於美感自有其作法,也就是「我有我法」。這城市清清楚楚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來,從最小的地方開始做起,隨時隨地都存在美感,建築界傳奇人物的安藤忠雄正是大阪人,我揣想著他應該是從小就開始薰習美感。

    來大阪之初,就看到道路路面的人孔蓋很藝術,於是常在上課的途中欣賞,之後發現路燈也很有造型,觀察路燈的同時,接著又觀察到這個城是有市標,這個市標不只人孔蓋有、路燈有,就連水表也有,當然不只如此,以下是我拍攝的紀錄,不妨欣賞一下吧﹗「大阪」的「小美」。

01.jpg

最早注意的大阪標記

 

02.jpg

路燈上的標示

 

07.jpg

很藝術的人孔蓋

 

10.jpg

有1987紀年的人孔蓋

 

11.jpg

上彩的人孔蓋(裡面的圖案是大阪城與櫻花,櫻花是大阪市的市花)

 

03.jpg

水表1

 

12.jpg

水表2

 

08.jpg

水表3

 

09.jpg

公車牌

 

06.jpg

廣告牌(標記在左上角)

 

05.jpg

電線杆

 

13.jpg

與CCB公司共用管線

 

04.jpg

消防栓告示牌

 

14.jpg 

警察伯伯的完全不受管制(沒有大阪標記),硬梆梆的。

DS25.jpg 

2010年12月28日於大阪市政府大樓拍攝的大阪市旗幟

 

阿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