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卿復活》是手島泰六為他的父親手島右卿所寫的回憶錄,1998年(平成10年)由高知新聞社發行,內容記述手島右卿的書法創作過程。
日本近代書道家手島右卿(てしま ゆうけい、1901年(明治34年)11月3日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7日)生於高知縣。本名・南海巍(なみき)。
手島右卿的「象書」形式書法作品,在國際間頗俱影響,其中的成名作「崩壞」,1958 年(昭和33年)萬國博覽會中「近代美術の五十年展」時,被特別指定展出作品。「崩壞」作品在展出後,遂引起各國矚目,震驚世界。
「崩壞」這件作品並非信手之筆,而是經過十二年的構思,然後實驗而成,是刻意創造,並非「一瞬間驟然完成的」。
「崩壞」創作緣起,是手島右卿在二戰將近尾聲之際,見砲彈劃長空而下,之後產生的鉅大破壞,想以書法來表現眼下倒塌的悽絕景象,從那以後,十餘年間不斷書寫,但再如何寫也達不到想表達的字形,最後改變書寫方法,終於在1957年(昭和32年)「崩壞」這件作品完成。
《右卿復活》一書中,手島泰六將他的父親手島右卿所寫的「崩壞」草稿,刊登於〈崩壞と再生と〉這一條目中。
由這張相片中,很清楚的看出「崩壞」草稿所顯示的,是用一般的書法所書寫而成,大部份的走筆仍是以中鋒的方式,例如「崩」字,然而在「壞」字的部份寫到「衣」時,出現了側鋒用筆及補筆,使墨跡的面積變大,大筆橫掃所產生飛白線條,有明顯破敗的視覺效果。在字形方面,手島右卿已經開始運用字體結構的拆解,這與我們以往所見到的端正、秀麗的字形有別,他將字變醜變劣,以傳達「崩壞」的內心感受,但效果仍然不彰。
既然改變筆法做不到的預期效果,就改變其他的方法吧!
於是手島右卿改變了墨法。
「崩壞」的墨不是一般墨,傳統的墨沒辦法有如此豐富的墨色,傳統的墨僅能呈現濃、淡、乾、澀,至於墨色中出現的墨暈、流動狀的線條,那種如幻化的圖像,則是用特殊的墨調製而成。
日本的製墨技術發達,有許多不同效果的墨,價格亦與一般墨不同,貴得嚇人。前一陣子了解手島右卿所用的這種特殊墨後,狠下心買了一錠,彼時我對著一道同行的雄暉兄說:「心在滴血」,不過效果確實別於一般傳統墨。
以下兩件作品,就是我用這調配而成的墨所寫成的作品,一件「虛」,
另一件「省」。
這種幻化的墨色搭配字形,是否會讓您產生無限想像空間?
【插曲】
我與內人垂親每日都以skype視訊,自搬遷到東京以後,因為只能用無線網路上網,又因住宅的收訊並不佳,信號經常斷斷續續的,時有看不清或聽不清的情況。
那天我見到手島右卿聞名的作品「崩壞」,很高興的要介紹給垂親知道。
由於當時的skype收訊並不好,在聽不清的情況,她將「手島右卿」聽成「左倒右傾」。
她於是說了一個無裡頭的冷笑話:「他的名字叫左倒右傾啊!難怪『崩壞』寫得這麼傳神。」
留言列表